close


一、LP、CD與電腦訊源之爭:

  無論網路與現實世界中的音樂與音響話題,LP與CD之爭一向熱門,再加上『電腦訊源』後又多了一個比較。我從來不管這些硬體分類,只管『能不能精確地分辨錄音性能的好壞?』;為了避免被誤導成只玩音響不聽音樂的聖俗二分謬誤,我得再加上一句:『能精確分辨錄音性能才能更了解古典音樂、更能盲目測試出演奏家的真正水準』。

  LP、CD還是電腦訊源那一個好?我得先很嚴苛的說:目前我在網路上從來沒有看到『正確的討論』。這句重話來自討論這個議題的人們,從來都沒有好好檢視他們使用的軟體『內容真的一樣嗎?』;如此一來討論這個議題就永遠、絕對、一定各說各話,而且很容易暴露自己對錄音好壞、甚至是演奏好壞的無知。

  例如同樣是一份葛魯米歐的原始錄音,做成LP、CD與電腦訊源,除了載體本質之差異之外,你有好好檢驗過三個軟體內容『加料、後製的方法通通一樣嗎?』,因為後製與加料才是真正決定了HI-FI性能與所謂的好聽;目前大家之所以會傾向公認 LP >> CD,理由真是太簡單了!因為大家所謂的好唱片,發行 LP往往比較沒有亂搞,發行 CD就會亂搞;透過這種錯誤唱片來分辨硬體,我使用5000元的LP也會覺得比五十萬元的CD或電腦訊源好聽、正確啊!相對的,如果發行 LP時性能不足,發行 CD時卻使用最頂級的轉錄科技;那麼很抱歉,就算是 MP3或 IPAD也會比五十萬元的 LP系統更正確、更好聽。

  為什麼我又再把這個寫了不只十多篇文章的重要觀念提出來呢?原因就是再一次映證:先不要學會分辨音響好壞、先學會分辨錄音好壞,再據此建立的『錄音藝術之鑑識音響法』,真的是無往而不利!因著這個正確又有效的方法,再度發現了非常有趣的現象。

二、『讀取誤差』與『轉錄誤差』之辨:

  完全相同的錄音製做成任何音樂載體之後,會出現兩種主要誤差:第一種是『轉錄誤差』,包含性能不足的轉錄導致動態壓縮,以及最可恨的加料導致聲音扭曲。所謂 LP與 CD的版位問題,經常只是『轉錄誤差』造成的假象;尤其是大廠的經典名片,越新出版往往越傾向在轉錄時隨便加料扭曲,導致真正的愛樂者只好回頭尋找老唱片。當然了,如果像 EMI FRANCE這種比不會亂來的唱片公司,新出版的便宜大全集照樣不加料不亂搞,就會減小與老唱片之間的『轉錄誤差』,甚至會表現出遠比同錄音之LP更佳的轉錄結果。

  第二種是『讀取誤差』,這個觀念請注意分辨:以 LP為例,所謂首刻片比較好,往往是首版的『轉錄』(包含母帶狀況與母盤損耗)比較正確,所以這屬於『轉錄誤差』而不是我想分辨的『讀取誤差』。

  我所謂的『讀取誤差』以 CD燒錄片為例最清楚;大家都知道使用便宜的燒錄片或昂貴的音樂用燒錄片,在同一份 CD的完全相同複製下,兩者的聲音會相差非常多!這就是百分之百完全不涉及『轉錄誤差』的純粹『讀取誤差』。黑膠也不是沒有,但往往與『轉錄誤差』混在一起難以分開,CD 就非常非常清楚了;而理論上,電腦訊源應該可以極度減小『讀取誤差』,OK,我己經預告結論了:電腦訊源應該早晚會全面勝過 LP與 CD!

  『轉錄誤差』最容易產生主觀偏見;因為音樂素養水準不同的人,對『轉錄誤差』會天差地遠地主觀,甚至主動喜歡造假的糟糕聲音;所以這部份是永遠無法說服大多數人的,很可能淪為小眾觀點;以下的內容,我們只談容易導致科學思辨的『讀取誤差』。

  我在MY-HIEND網站之發燒軟體區至少做了上百個『相同錄音』的 CD與 LP比較,有時CD贏、有時LP贏;原本我認為那是『轉錄誤差』,因為以 cd player的天性,除非極端頂級(也許根本不可能),否則難以分辨 CD與 LP的比較到底是『讀取誤差』還是『轉錄誤差』造成的。因為前文提到的 Bladelius USB DAC + JPLAY 組合,理論上應該可以極度減小『讀取誤差』,讓我終於可以分辨兩種不同誤差產生的聽感影響了,

三、電腦訊源有可能一統江湖:

  結果真的是嚇死我了!!原來,先前我認為 LP > CD 的實例,幾乎都是『讀取誤差』造成的聽感!原先在 LP死硬派rendzaw 與 scs 共同鑑聽 Calliope的 Sodergren鋼琴錄音,我們都再三確認過 Sodergren 的 CD 遠劣於 LP。現在改用電腦訊源 Bladelius USB DAC + JPLAY,結果電腦訊源優於 LP!使用 PHILIPS CDM4 CDP 播放 CD更是不用比了,直接踢到外太空去;這說明了原先 LP > CD 原來只因為 CD 的讀取誤差造成水準下降,避免讀取誤差的電腦播放(重點應該是JPLAY這種極端低階的電腦播放程式)就可以直接反映『新的轉錄水準』之科技進步,造成新轉錄優於 LP的舊轉錄。

  先前痛罵『非EMI FRANCE』出版的 EMI FRANCE錄音之《柯碧麗亞》CD是垃圾中的垃圾,CD 遠遠劣於 LP一大截,當時還猜想是『轉錄誤差』,因為高低頻通都輸得很慘;結果以電腦訊源一試,哭死了,居然是極其誇張的『讀取誤差』造成的錯誤聽感!使用電腦訊源不但讓CD完全變成垃圾,還把 LP直接剁掉了。

  也就是說,『讀取誤差』對 CD PLAYER聲音的破壞力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的『超級大』,大到可以讓我誤判是錄音後製加料扭曲,大到可以讓 CD的頻寬延伸受限(我實在想不出這是什麼原理!但這是我的真實聽感。),大到可以讓後端的 DAC再好也只能垃圾進垃圾出。

  A.Charlin 接近同時代的 LP與 CD 進行比較,原本是 LP略略有一點優於 CD;改用電腦訊源之後,LP與 CD一起被踢掉;原來錄音水準太高,還可以宰殺 CD這種載體?也就是我瘋狂推薦的新天新地唱片,其錄音性能甚至是 CD『轉盤』無法承擔的。

  於是我改試錄音性能天下第一的 SOLSTICE,TOSI的所有小提琴錄音。OK,太明顯了,從 2006 < 2008 < 2009 < 2010 這樣的錄音水準差異,使用電腦訊源播放更是相差明顯非常多。也就是說,這些錄音彼此的性能差異有部份被『讀取誤差』吃掉了,造成使用 CD PLAYER 來鑑聽會增加困難許多。

  當然了,還是可以測試出重視錄音水準的 SOLSTICE 使用的 CD材質就是比較好;SOLSTICS RIP出來的檔案雖然還是比 CD好,但是沒有像 CALLIOPE 或 EMI FRANCE便宜大全集那麼天差地遠地倒轉過來。只可惜,無論他們多麼重視 CD材質,『讀取誤差』就是纏著 CD製造出聲音不夠正確的亡靈。

  再比較 Harmonia Mundi FRANCE 同一份 CD的德國版與奧地利(?)版,使用 CD PLAYER相差十萬八千里,這是明顯的『讀取誤差』造成。使用電腦訊源一放.....我多花好幾百元買舊版幹麻!?

  讀者們請注意,我上述所舉的例子都是確保沒有『轉錄誤差』的範例;如果你要自己實驗,請先確定你使用的唱片沒有『轉錄誤差』。基本上古典、流行的大廠與中外音響雜誌上的發燒片通通不必考慮了,那都是『轉錄誤差』往往壓倒『讀取誤差』的東東,測試不出我得到的聽感現象。

  所以,買下 EMI FRANCE 的便宜大全集,以及這次新天新地唱片行的 CYPRE大全集,買到的愛樂友真的賺翻了!!EMI FRANCE便宜大全集都是不加料轉錄,除了少數不知原因轉壞的之外,在電腦訊源消除『讀取誤差』後,通通跟貴死人的德國版相差不大。反而買次貴的荷蘭版之樂友可能會氣死......因為次貴的荷蘭版反而有『轉錄誤差』之加料問題,所以 RIP成電腦訊源之後,聲音還比便宜大全集『更糟糕』。

  於是我拿這些不加料正確轉錄的便宜大全集 RIP 之檔案與相同錄音的 LP 相比較......嗚嗚嗚.....在我精心挑選的錄音與不加料製作下,完全被消除了『讀取誤差』的電腦訊源徹底打敗 LP,我可能要開始賣 LP了.....:~~~~~~

  當然了,有沒有注意到我以上的範例幾乎沒有大廠的唱片?理由很簡單,因為我 RIP DECCA的安賽美之後,聽起來比 CD PLAYER更難聽!因為電腦訊源毫不客氣地暴露了 DECCA的 CD是後製加料嚴重的唱片。播放 LP,當然聲音相較之下正確太多了,因為那時代的 LP是很少加料的。

  習慣這些大廠唱片(或者說加料唱片)的愛樂者或發燒友,是永遠不可能產生上述聽感體驗的,因為他們勢必無法區辨『讀取誤差』與『轉錄誤差』。

  老實說,我越聽越覺得 Bladelius USB DAC 肯定有加一點料,明明應該是被我踢出去的器材;只因為電腦訊源完全消除了『讀取誤差』,Bladelius USB DAC 居然完全通過了我所有的殺音響測試。也就是我先前的殺音響測試,基本上不是絕對的零與一,而是有『閾限』的。打個比方說,殺音響測試可能只能允許 5%的加料,超過就會被殺。而 Bladelius USB DAC的加料剛好在安全範圍之下,所以只要使用絕不加料的 JPLAY就沒事,使用加料嚴重的 FOOBAR 就死給我看。膽敢使用 FOOBAR的話,Bladelius USB DAC < CD < LP。

四、在 LP 死忠派 rendzaw店裡的華山論劍:

  根據上述的聽感經驗,於是抽空跑去 rendzaw店裡使用他的良好視聽空間與天下一流的 TAD鑽石大號角驗證我的觀點,結果.....哈哈!有一個 LP死忠派動搖了!!

  其實 rendzaw己經是非常有科學精神的發燒友與店家了,他之所以堅持 LP >> CD,是因為他『真的到處 PK 比較』,通通證實他的聽感,從而得到 LP >> CD 的體驗。只是 rendzaw當然逃不掉『轉錄誤差的陷阱』,他的 LP 與 CD之 PK 經驗往往都是 LP 沒有亂搞而 CD拼命亂搞的唱片,當然聽感上一定是 LP >> CD。一直到我拼命拿新天新地的 CD 去吐槽,他才終於承認 2000以後的新錄音因為沒有發行 LP只好乖乖買 CD.......

  而這次是根據我精心挑選保證沒有亂搞的 LP與 CD互相 PK,把 CD RIP成數位檔案,徹底排除 CD讀取造成的誤差,這下子就得承認 1960的老錄音本身的 HI-FI性能就可以鑑聽出真相了。

  1960的 A.Charlin之佛瑞安魂曲,絕佳的美國版 LP 對上 A.Charlin自己出版的 CD 之 rip,RIP > LP。

  197X EMI FRANCE Mari 的《柯碧麗亞》LP,隨便就剁掉 TAS榜上那張首刻LP的極佳唱片;正面遇到最爛的 CD版位,原本 CD <<< LP,RIP之後,RIP >> LP。

  197x的 EMI FRANCE Martinon德布西,最佳美國版 LP 對上德國首版CD,RIP >>> LP!

  可以說,越好的原始錄音,RIP後的電腦播放越傾向更加超越 LP。

  當然了,LP真的有韻味;但是我得強調『韻味』不能當成客觀判準,因為太容易與加料混淆了!真的認為韻味很重要,我以上的聽感就不重要;我以上的聽感都是針對 HI-FI性能:頻寬、動態對比、暫態反應速度、聲音空間與聲音舞台、樂器或人聲的定位.....甚至是『音色的正確性』。從這個角度,rendzaw絕對不敢說 LP能跟電腦播放相比了。

  再者,說不定百萬LP系統會打破這現象也不一定,以後再說......。

五、結 語:

  從來不知道 CD 轉盤這種老舊設計對聲音損害是如此地巨大,當然使用最高級的轉盤與 CD唱片材質或許可以避免這種『讀取誤差』,可是我們只要花少少的電腦播放成本就可以避免這個問題了,科學是進步的,問題只是在於愛樂友或發燒友敢不敢面對科學的挑戰。

  因此數位的聲音從來都沒有問題,真正有問題是因為CD轉盤!原先常常覺得 LP > CD,真是錯怪數位聲音了;若不是電腦訊源的成功,真是無法想像只憑一個 CD轉盤的『讀取誤差』就可以讓聲音完全走樣。

  只是問題還是回到我們不被污染的聽感:電腦訊源可以成功,還是得依賴 JPLAY 這種保證能極度減小『讀取誤差』的播放軟體;聲底與之相同的 GOLDWAVE,被『數位檔案的讀取誤差』(下一篇文章將詳細討論這種RIP誤差的神奇現象)污染地就很嚴重了,難以發現電腦訊源優於 LP;而使用大眾最流行的 FOOBAR,那就連 CDPLAYER 都比不上了!

  最近才在 MY-HIEND 網站『拯救』了一位發燒友,他使用仔細調整的音響系統鑑聽 Bladelius USB DAC,結論是比不上他的中高價 CDPLAYER;結果我提醒他測試 JPLAY,當場讓他決定要賣掉 CDPLAYER;原先他是使用要命的 FOOBAR,要不是 MY-HIEND網站,他可能還是認為電腦播放比不上 CDPLAYER。因此在我這幾篇文章中,非常要求發燒友與愛樂友自己的純粹聽感,必需不被大眾口味干擾,才能發現真正的現象。

  目前可以確定超級難用的 JPLAY 播放軟體讓『讀取誤差』降到音響史上絕無僅有的最佳狀況,麻煩的只是 Bladelius USB DAC 稍微一點點的加料,讓這套目前我所能找到最超值的電腦訊源仍有『轉錄誤差』的小問題;依目前 MY-HIEND網友們的測試,似乎以兩萬多元的等級下仍是最超值的選擇。日後如果有更動,應該就是 USB DAC 會再進步,等那一天的到來!

蘇友瑞

(EN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sycho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