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CAVELLE 拉威爾第三集
雖然我正在瘋狂喜歡拉威爾,但是他的小提琴奏鳴曲我還沒喜歡過:總覺得不是很好聽?我手上有海費茲、Martzy、謝霖等名家的版本,按理應該可以好好欣賞音樂了;結果我還是不喜歡,只好摸摸頭等以再說。
CASCAVELLE 那套拉威爾大全集,其中有林主惟先生大力推薦的夢幻名版:Gautier 與蕾菲布的演奏。不過我還沒喜歡上這首曲子之前,恐怕會因為錄音太差而不習慣名版;就這樣,一直與本曲擦肩而過。
直到聽了這個名技取向、弓法驚人的 Tosi,完全徹底著迷上這首音樂了。
SOLSTICE SOCD235
拉威爾 小提琴作品(原始連結)
沒想到這麼年輕的傢伙有這麼可怕的超技!由於本片有超高難度流行名曲《吉普賽人》,我仔細拿出手上至少十五個名家版本相互比較,結論是:真的只有他的技巧『全面地』完美無缺!太驚人了!!不知道是否與錄音藝術相輔相成之故?
例如海費茲,小提琴的人工泛音與雙弦人工泛音比起 Tosi 簡直慘不忍聽;再例如葛魯米歐,左手撥弦相當失敗;又例如謝霖,弓法展現的氣勢感遠遠輸了一截.........
原來拉威爾這一首小提琴奏鳴曲,就要像聖桑的音樂一樣:『演奏、不要詮釋!』(引自林主惟語錄)。例如聖桑的鋼琴協奏曲錄音中,論詮釋與表情,EMI 的契可里尼(Ciccolini)就加太多料了,反而比不上 Vox 的 Gabriel Tacchino,更比不上 CASCAVELLE 的柯隆內樂團與 Jeanne-Marie Darre。
這首小提琴奏鳴曲的第一樂章,同時混用了古典主義的音樂句法,卻加上了誇張的節奏感的副主題。如果『音』本身就不好聽,很容易破壞掉音樂欣賞的美感;小提琴家再加上多少料來提升情緒喚起通通沒有用,難聽就是難聽了。
第二樂章更難演奏,它混用了古典音樂與爵士藍調;只要加上太多表情,這首音樂喚起的情感就是藍調而不是古典音樂。我當然不是說藍調沒水準,問題是情感被喚起成藍調心情時,用鋼琴與小提琴的聲音就是會彆扭不堪 ── 用薩克斯風、甚至任何一隻簧片類木管都要好上太多!而 Tosi 就是完全不詮釋、不加料,直接呈現最直接的聲音之美;後果就是讓我感覺這是一首『借用了藍調的古典音樂』,就像聖桑第五號鋼琴協奏曲的《埃及》樂章一樣,仍然是專屬於聖桑的結構嚴謹之古典音樂。如此一來,這首音樂的直接美感就完全不會喪失或彆扭了!
第三樂章含有超技的成份,但是小提琴不能搶走鋼琴風采,它仍然應該是一首完整的『二重奏』:小提琴開始以『無窮動』的快速音群群跑遍全樂章時,這就要考驗鋼琴夠不夠水準。如果小提琴不懂得適時壓低自己的地位來突顯鋼琴應有的活潑旋律,二重奏的美感就會消失。但是鋼琴的旋律是如此斷奏不連續,因此需要極強的鋼琴演奏水準與正確的錄音來呈現鋼琴的『聲音持續感』(請參考《從蕾菲布演奏的舒伯特 D.960 審視『音色營造』的藝術旨趣》)。於是,不斷前進的小提琴快速音群,加上利用聲音持續感吟詠不己的鋼琴,兩者對話出最多變而細膩的室內樂。
回頭過來聆聽 CASCAVELLE 拉威爾大全集的 Gautier 與蕾菲布,果然是夢幻名演!只是沒有 Tosi 這張『音』的正確認識,能否掌握到這些大師演奏的真正精髓?
好的演奏,真的可以讓我們對一首音樂徹底改觀!
蘇友瑞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