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從理解錄音、音響與音色藝術是怎麼回事後,我一直在批判安賽美;原因是 DECCA的錄音美學嚴重違反我對現代音響科學的認識,導致我根本聽不出那些加料虛假的錄音有什麼發燒?ED1 的 LP 在正確的 LP系統鑑聽下更是完全不能聽。本來錄音錯誤的唱片一大堆不必特別針對安賽美,問題是 DECCA的錄音神話又特別誇大,什麼 WXXXXXX的還是 KXXXXXX的是偉大的錄音師.....這下子 DECCA的錄音特別成為指正的倒楣目標;再加上安賽美在DECCA被神話的錄音往是我熱愛的法國曲目,在那種嚴重錯誤的錄音取向下,完全聽不出任何法國古典音樂真正的美感與價值。至此我註定要狂批安賽美的 DECCA錄音,不只為了要提倡正確的錄音,也為了要提倡正確的法國音樂。

  為了避免曲解這位備受尊崇的指揮大師,我當然努力研究他的指揮藝術水準;為了避免錯誤錄音的污染,只好採用最艱難的『讀譜聽音樂』方法。結果讓我非常失望,連員林黃醫師hcf大哥都覺得他的演奏哩哩啦啦,說明了我們根本聽不到他有什麼管弦樂的控制力與合奏美感。至此安賽美被我狂貶為像曼紐因一樣:偉大的教育家,很糟糕的音樂演奏家;而當時的瑞士羅德曼樂團更是被我貶為三流樂團。後來聽到 ERATO 與 CASCAVELLE 在 198X以後的瑞士羅德曼樂團錄音,表現的高超水準令人嘆服;在 AEON 的最現代錄音更是如臨現場的精彩音樂體驗,這下子更讓我懷疑 196X那麼爛的瑞士羅德曼樂團是不是被很差勁的安賽美帶壞了......

  後來 CASCAVELLE 這家『轉錄最正確』的偉大唱片公司狂推安賽美全集,為了怕誤觸地雷,只敢買一張馬格納與丹第的唱片回家試聽。結果很倒楣地,當時熱愛丹第(d'Indy)的《法國山歌》交響曲,這張唱片只聽 1955錄音的該曲目。這下子原始錄音不佳,然後在原先對安賽美的成見下失去進一步研究的興致,下判斷大概是 CASCAVELLE 太『愛國』了!瑞士人當然支持偉大的瑞士音樂教育家。

 

  最後由於新天新地林主惟老闆在網路文章的提醒,我才心不甘情不願地試聽 1968錄音的馬格納(Magnard)第三交響曲,一聽之下......嗚嗚,第一流的偉大指揮家安賽美,我真是對不起你......

  聽完這首偉大的音樂之第四樂章後,如此複雜的音色、豐富的表情交織出美妙的交響效果,這那是我所認識的沒路用安賽美加羅德曼樂團?這根本代表了日後 ERATO、AEON唱片裡那個精彩絕倫的羅德曼樂團嘛!天啊!原來以我對樂團與指揮的判斷能力,照樣逃不掉 DECCA這種錯誤錄音的欺暪?這不應該叫做錯誤錄音了,根本應該正名為『殺音樂的錄音』!

  DECCA裡的安賽美,聲部一點都沒有合在一點,弦樂本身的合奏音色也亂一團、只剩下如電子音樂般的『乾淨的小提琴合奏』。那我聽MIDI就好了幹麻聽CD?聽到這張 CASCAVELLE,嗚~~~~~DECCA誤我!就算是 ED1的 LP也照樣害死我。

  不過我還是可以分辨出,安賽美時代的羅德曼樂團真的生澀了一點,沒有日後那麼強,這也許仍然是錄音水準相差太多造成誤判。但是安賽美在我心中從三流指揮家提升到第一流指揮家。市面上對安賽美的莫名奇妙頌贊,無非是什麼『精準的節奏』還是『芭蕾之神』;這種音樂水準使用 mp3 就以聽出來了,而且,要比精確節奏,誰比得上電腦MIDI?

  反之過這張正確轉錄的CD,我聽到他可以精準地控制樂團的音色合奏能力:前一段與木管合奏時,弦樂的音色是一種;後一段與銅管合奏時,弦樂音色又變成另一種;這種音色的精確控制力才是真正偉大的指揮家之卓越技巧,所謂『精確的安賽美』指的是這個,而不是那個用 MP3與電腦都可以聽到的『精準節奏』。至於使用完全錯誤的 DECCA錄音卻可以聽出安賽美有什麼音色能力的,基本上應該都是被文宣引導而不是由聽覺找出:當這麼多文宣瘋狂地洗腦形容安賽美有多麼偉大,能有幾個真誠的心靈站出來誠實回答『聽不出來』?

 

※    ※    ※

  請看,以我分辨演奏與錄音的瘋狂挑剔能力,都會被錯誤錄音騙了五年而完全聽不出一位大師級的指揮家有什麼了不起;一般不像我這麼瘋狂的愛樂友,那有可能透過這種問題錄音而得到真正的古典音樂欣賞與素養?再一次確認了:錄音本身承載著藝術!只要是不扭曲的錄音,就算是193X老錄音、就算是MONO,通通可以得到正確的古典音樂素養。但是如果遇到錯誤錄音......

  長期讀者應該都很清楚,所謂的錯誤錄音不是錄音性能不好或 MONO老錄音,而是『加料』:不尊重現場聲音的真實自然,而妄想加上任何修改來滿足消費者短期快感的胃口。一定有很多讀者誤以為可以憑自己高超的音樂修養來避免這個『錄音承載藝術』的危機,原本我自己的確可以避免錯誤錄音對小提琴與鋼琴演奏技術的扭曲;但是透過這次的『安賽美現象』,投降了,至少在管弦樂領域,錯誤錄音直接絕對性地損害音樂的欣賞能力,至今沒有看到能超越這個天限的高手;我的意思是,還有一堆我自愧比不上的音樂高手,遇到種殺音樂的錄音照樣逃不掉,只是我比較厚臉皮大聲地認栽了....:P

  錄音(轉錄)錯誤對古典音樂欣賞能力的巨大損害是可怕的,甚至於,會不會無法真正欣賞法國古典音樂的偉大,正是來自習慣了錯誤錄音與錯誤音響?錯誤錄音如此踐踏一位真正偉大的指揮家,該不會目的是防止暴露了另一位同樣被文宣炒熱的指揮家根本是無能之輩吧?古典音樂同好們要面對這種不尊重音樂本身的世界,實在太辛苦了......

蘇友瑞

(EN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sycholife 的頭像
    psycholife

    古典音樂與人文社會科學的生活隨筆

    psycho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