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舒伯特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面對舒伯特最晚期的傑作之一 D.951,那種天堂式的純淨,我只能用虛構的故事棧描述心底的深刻感動..........

 

  最近我一直想到 Schubert,想到又矮又醜的Schubert兄,周旋在沙龍之間;不起眼的外表加上凌亂的衣著,高雅大方的貴婦經過了無不掩鼻。

psycho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而言,談舒伯特的即興曲是指 D.899 與 D.935 這兩組,而我個人最喜愛的 D.946或有人譯為為即興曲,但也有譯為「三首小曲」的;在此我只談一般常用的分類。

  第一組 D.899雖然比較大眾化,而且還有人給四小曲分別不同的標題。但我覺得這組作品並不算是標準的「舒伯特後期風格」:例如該組作品之第一曲,雖然幻想風格非常明顯,但樂曲各部份的對比太薄弱;如果我們同時比較同期作品 D.894 第18號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你一定會覺得 D.899 反而退步。為何會如此,你問我我也不知道.....:) 很奇怪的是這組樂曲反而比較流行,且不論此,我將只著重分析 D.935 這一組作品。

  D.935 的第一曲可分成兩大樂段:一開始出現的美妙旋律帶出第一樂段,這裡有可以和貝多芬與巴哈互見高下的內聲部風格和最動人的節奏感,被人戲稱為「不斷地打鐵」的持續同名音反覆的風格在此己經有高明的表現。然而,轉成第二樂段時,在複雜的左手琶音單純伴奏下,右手在高音部和低音部跳躍演奏出旋律線的對話;淡淡的詩意是這樂段的主要風格,和前一樂段的熱情奔放形成充滿張力的感人樂念。我要特別強調這首樂曲持續同名音的旋律線風格,你可以在第一樂段中聽到舒伯特利用持續了近 40 小節的四分音符持續彈奏來隱藏美妙旋律線的功夫。而曲中豐富的內聲部有人能清楚的描繪嗎?我手上有一許納貝爾1950的版本,雖然布倫德爾的詮釋我己非常滿意,但我覺得第二樂段性格的描繪上布倫德爾失之過份平淡。當然,在許納貝爾難買又錄音不佳的情況下,我想你可以大膽買下布倫德爾1989最新的錄音。

  舒伯特寫作大型樂曲時,常常會有意無意的使用奏鳴曲的曲式;例如這兩組即興曲他便有『快板─慢板(或詼諧式的快板)─詼諧式的快板(或慢板)─快板』這種結構,而 D.940那首偉大的四首聯彈幻想曲也是一個有意無意的奏鳴曲式組合:快板─慢板─詼諧式的快板(還有中段!) ─快板結束。

psycho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曾在我們心靈小憩藝文網站的《音樂與音響的對話》中討論到舒伯特著名的三首小曲D.946,針對個人最愛的第二曲,Crystal 網友提出深刻的情感共鳴:

我的舒伯特D.946是布蘭德爾1974年的錄音。
我曾經把它拿來當練功的配樂,結果實在有夠慘的,練到汗水和淚水分不清楚,嚇得我不敢再拿來當配樂。
有沒有誰人可以告訴我:為什麼舒伯特這麼憂傷呢?

  憂傷的舒伯特?這是怎樣的一個舒伯特之面貌呢?

  從著名的《死與少女》弦樂四重奏,到第二號鋼琴三重奏D.929送葬式的第二樂章與第四樂章結尾,一個憂傷的舒伯特面貌生動浮現;甚至在鋼琴四手聯彈 D.940慢板中段、D.946第二曲的中段、弦樂五重奏第三樂章的中段、D.958鋼琴奏鳴曲第四樂章,都一再顯示出憂傷甚至悽惻的舒伯特。舒伯特音樂的真貌,與天堂般的音樂天使形象,存在著怎樣的差距?

psycho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文學與音樂的對話》

魔戒與舒伯特的 D.950 彌撒曲

  最近電影魔戒的最終部曲上映,造成一股轟動熱潮;對於我這個視魔戒原著小說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文學作品之一的愛好者來說,自然也是憂喜參半。喜的是魔戒熱潮增加同好,憂的是電影改編會不會傷害原著精神?看完電影後,幸好,雖然電影時間有限無法把佛羅多為何不能留在爾的精神交待清楚(這是專指對於魔戒原著不熟或沒看過的人而言),但是比起令我不爽的第二部曲之失真與扭曲,最終部曲真的是相當完美!相信一定再造新的一番風潮。

  但是在華人的社會中,佛羅多倒底是怎麼的角色?引起最多的疑惑與不解。相對於西方社會非常習慣魔戒的結尾,顯然東方文化很難理解源自基督教精神的魔戒原著何以認定『家鄉(夏爾)』不是安息之所;這是東西文化深層價值思考方式的巨大差異,往往造成欣賞西方文化偉大的藝術作品時會產生許多偏誤,這是非常可惜的。

psycho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