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唱片賞析與評鑑 (3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廠牌:SOLSTICE / 編號:SOCD236

  欣賞法國古典音樂非常簡單也非常困難,簡單的是,完全不必理會它有什麼精神境界或人生意義,它本身『聲音的好聽』就可以得到最純粹的美感收獲;困難的是,處在演奏、錄音與音響三重加料扭曲古典音樂環境,一般人是極難不受污染地直接感受聲音的純粹美感,往往容易被引導注意到無關音樂、甚至是把削減音樂訊息當成好聽。因此,原本應該是輕鬆又高品味的法國古典音樂,反而變成很難欣賞又不受理解的高難度音樂了,這真是古典音樂界最可怕的損失。

  因此,推薦一張法國古典音樂唱片,我一定得仔細挑出錄音水準極高的唱片,並且詳述正確音響應該聽到什麼。為什麼這麼強調音響效果?因為只要聽得到這些音響效果,就表示可以直接面對最美好的聲音本身,不必再提及其他音樂之外的詮釋了!也請讀者們千萬別誤以為法國古典音樂沒有精神境界。人人都認為從貝多芬到華格納有崇高的英雄氣勢,但是如果仔細聽過馬格納(Alberic Magnard,1865–1914)的音樂,不必知道他有參與社會運動甚至在敵國入侵時開槍反抗而遭射殺的資訊,就可以聽到他的音樂描述出最豐富精彩的正義、英雄與實踐了。要比英雄悲壯的精神境界,貝多芬與華格納還遠遠輸馬格納一大截哩!

psycho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哇,真的是好久沒有寫貝多芬了!沒辦法,自從理解聲音本身之美後,才發現古典音樂世界這麼多的貝多芬唱片之演錄水準有多麼『爛!』,爛到完全無法好好欣賞貝多芬作品本身的聲音,只好先把貝多芬丟到一邊去了。其間雖然有 ZZT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之演錄雙絕唱片,但是貝多芬的管弦樂比起後期弦樂四重奏來,還是差了一大截;更何況遇到聖桑、德布西、拉威爾這些管弦樂大師,貝多芬的所有管弦樂都是被壓著打好玩。所以,一直在等弦樂四重奏的演錄雙絕唱片問世。終於,等到了!

 


psycho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切都是從我『聽不懂、不喜歡』拉威爾的名曲《夜之加斯巴》(Gaspard de la Nuit,或譯加斯巴之夜)開始。如果在這套僅略次於蕾菲布的演奏水準,再加上2000之後的頂級正確錄音,讓我終於聽懂了這個著名曲目。

 

psycho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一直強調『正確的錄音』、『正確的轉錄』與『正確的音響』,唯一的目的就是接觸到真正的演奏家與真正的音樂。而且為了證明『正確』是真實存在的現象,發現無論音響或音樂的所有領域都可以從『正確性』找到最有價值的收獲。現在,再次由一套約2010出版的『歷史錄音之正確轉錄』唱片,重新學習並重新認識了演奏家的全貌;當然了,這就是找到『真正的』古典音樂之基礎。

  這種『正確的歷史錄音』是完全忠實於音樂本身的發行,讓1904到1950的演奏歷史都可以正確地再現。當然了,這種正確的歷史錄音非常需要正確的音響(不見得很貴),有可能是殺音響的可怕唱片,若是聽不出音樂本身的美好,或許只是音響系統被宰了。

  這套錄音內容簡介請參考新天新地唱片行的介紹:2012/05/02 - 法蘭西饗宴 - 德布西/作曲家與演奏家 - AEON

psycho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去二、三十年前我所接觸的古典音樂圈,並沒有這麼多愛樂友瘋巴哈的無伴奏曲集,如今卻是處處該曲目當道、無論是玩音響的還是聽音樂的,無伴奏小提琴曲集與無伴奏大提琴曲集快要變成最標準的曲目了。如此對該曲目的推崇下,理應對演奏水準有更嚴苛的要求;然而過度走向『樂』的詮釋角度,往往只能聽到加料到今人噁心卻宣稱是發燒錄音、或搞怪亂來卻宣稱是詮釋另類,更等而下之的是明明演奏極差卻只憑著唱片廣告就可以當紅的。因此,正因為這些曲目實在太紅了,更需要明辨美善,幫愛樂友或發燒友找到『正確的錄音』與『正確的演奏』。

  由於同樣要求『平行式處理』的演奏水準與欣賞能力,法國的演奏家處理的巴哈往往讓我重新認識真正的『多聲部』巴哈,結果找到目前為止無伴奏小提琴曲集『最正確的演奏』唱片!以下是新天新地林主惟先生所寫的簡介:

對這個名字有印象嗎?Marie-Annick NICOLAS,我心目中最好的當代小提琴家之一。
想起來了嗎?她與費黑在SKARBO錄製的克哈斯二重奏作品,得到了1996年的法國唱片大獎,SKARBO另外還出版了她所演奏的勒梅隆小提琴協奏曲。
是的,她是一個當代的小提琴家,屬於我們時代最好的其中一位。

psycho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直以來,Orff的現代古典音樂作品《布蘭詩歌》是非常通俗而知名的古典音樂曲目,尤其在音響族更是人儘皆知,沒聽過作曲家也聽過音樂播放。但是它可能也是最悲慘的一首現代古典音樂 ── 誠如林芳宜小姐的簡介:『......這首作品的意義,除了文本以外,在於實踐Orff 的"節奏觀",他認為節奏是音樂的命脈,透過肢體的敲打更能直抵音樂的中心,這首作品完美的達到他的這個理想。......』。問題是如何突顯『節奏』是命脈而不是單薄的口號?只要聽節奏的話全世界的原始部落音樂都比任何一首古典音樂強之太多了!

  也就是說,這首音樂當然不能只有節奏,還得讓我們知道『為何節奏是命脈?』;於是在一大堆發燒唱片發燒錄音中,由於通通採用加料錄音,變成出現一大堆只有節奏而沒有音色的無聊音響測試片。更糟糕的是,強調加料的音響測試,完全是切高頻、切低頻的問題錄音。我手上有首版的EMI ENGLANG普烈文與一大堆音響測試片中的該曲目,通通是頻寬被扭曲限制地亂七八糟的聲音;聽起來這種布蘭詩歌比非洲土著的原始舞蹈還不如,那來的中古世紀民間歌曲的質樸與動人?因此這首音樂被我當成沒水準的作品遠遠地丟到一邊去,真是悲慘........

  學會『錄音藝術』與『音色藝術』的欣賞能力後,我才發現很多像樣的作品都是這樣子被無形中踐踏掉的;為了證明市面上流行的布蘭詩歌錄音都是垃圾,我找到一張新版的 EMI FRANCE之普拉松版;但是現在也絕版了似乎很難買,而且普拉松版的錄音當然遠比不上 2000年後的錄音性能,不容易聽到這首『現代古典音樂』的真正水準 ── 基本上越現代的古典音樂對『高傳真』的要求只會越嚴苛!於是我又先把這首現代古典音樂被流行的發燒錄音醜化的悲慘遭遇先丟到一邊去。

psycho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是 2011年4月,我曾在 MY-HIEND網站以 2009年的視野推薦了一套『psycho推薦錄音特優唱片』。結果事實證明了,我所發現的音樂與音響都是『科學』而不是『天才』;因為是科學,所以只要唱片公司或音響廠商不擺爛、不同流合汙,真正尊重原始聲音不會亂加料;那麼別說業餘的MY-HINED網站小葉自己錄音會大贏市面上的發燒錄音,就算是我力推的小廠唱片,也必定是新永遠勝過舊,一代新唱片取代了舊唱片。

(其實對我來說:演奏家與作曲家有本質上的不同,演奏家必需依賴作曲家的樂譜與指示,而作曲家可以無限自由創新;所以演奏家往往與錄音一樣,也很容易發生『新永遠會勝過舊』的現象;只是,任何高蹈地談詮釋,就可能無法發現這個真相;而且音樂除科學層面外的確也有主觀詮釋的人文層面,那有可能新不如舊了;這都是是另一個層次的問題啦!)

  因此,更優良的唱片出現一大堆了,得要全面回收 2009的過時推薦。新的錄音特優唱片是什麼呢?我打算從三個角度來簡介:

psycho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論從音樂的角度還是從音響的角度,從精神境界的詮釋還是純粹美感的感受,『樂器的音色』一定都是『進階能力』的最基本素養;否則,對『樂器的音色』不敏感,往往註定沈淪在資訊爆炸下死守著過去早該被淘汱的老舊事物,或追逐著商業文宣毫無主見。因此在這篇簡易文章,我的重點放在:提供錄音正確且演奏頂級的各種樂器之唱片,當成想要學習『音色分辨能力』的網友們參考的工具。

一、小提琴:

  這個很簡單,SOLSTICE/FY 為 Tosi 錄製的唱片,越新的越正確;這部份會另外專文論述。

psycho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從理解錄音、音響與音色藝術是怎麼回事後,我一直在批判安賽美;原因是 DECCA的錄音美學嚴重違反我對現代音響科學的認識,導致我根本聽不出那些加料虛假的錄音有什麼發燒?ED1 的 LP 在正確的 LP系統鑑聽下更是完全不能聽。本來錄音錯誤的唱片一大堆不必特別針對安賽美,問題是 DECCA的錄音神話又特別誇大,什麼 WXXXXXX的還是 KXXXXXX的是偉大的錄音師.....這下子 DECCA的錄音特別成為指正的倒楣目標;再加上安賽美在DECCA被神話的錄音往是我熱愛的法國曲目,在那種嚴重錯誤的錄音取向下,完全聽不出任何法國古典音樂真正的美感與價值。至此我註定要狂批安賽美的 DECCA錄音,不只為了要提倡正確的錄音,也為了要提倡正確的法國音樂。

  為了避免曲解這位備受尊崇的指揮大師,我當然努力研究他的指揮藝術水準;為了避免錯誤錄音的污染,只好採用最艱難的『讀譜聽音樂』方法。結果讓我非常失望,連員林黃醫師hcf大哥都覺得他的演奏哩哩啦啦,說明了我們根本聽不到他有什麼管弦樂的控制力與合奏美感。至此安賽美被我狂貶為像曼紐因一樣:偉大的教育家,很糟糕的音樂演奏家;而當時的瑞士羅德曼樂團更是被我貶為三流樂團。後來聽到 ERATO 與 CASCAVELLE 在 198X以後的瑞士羅德曼樂團錄音,表現的高超水準令人嘆服;在 AEON 的最現代錄音更是如臨現場的精彩音樂體驗,這下子更讓我懷疑 196X那麼爛的瑞士羅德曼樂團是不是被很差勁的安賽美帶壞了......

  後來 CASCAVELLE 這家『轉錄最正確』的偉大唱片公司狂推安賽美全集,為了怕誤觸地雷,只敢買一張馬格納與丹第的唱片回家試聽。結果很倒楣地,當時熱愛丹第(d'Indy)的《法國山歌》交響曲,這張唱片只聽 1955錄音的該曲目。這下子原始錄音不佳,然後在原先對安賽美的成見下失去進一步研究的興致,下判斷大概是 CASCAVELLE 太『愛國』了!瑞士人當然支持偉大的瑞士音樂教育家。

psycho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年高雄音響展紀念CD第3軌:巴哈 - 無伴奏組曲BWV1001急板
尚˙榮法/馬林巴 – SKARBO - DSK1072 – 3'42

psycho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年高雄音響展紀念CD第11軌:泰葉菲《囚徒的情歌》
M.Hacquard/男中音 – C.Collet/鋼琴 – POLYMNIE - POL160650 – 2'27

psycho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年高雄音響展紀念CD第12軌:杜鳴心:《水鄉吟》
Y.Arnheim/長笛 - J.Sverdlov/豎琴 – SKARBO - DSK4062 – 3'39

psycho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序:2010年高雄國際Hi-End音響大展的紀念CD由新天新地唱片行進行製作,林主惟先生精選了十七張唱片集成並寫出相關的音樂與音響欣賞角度。相對於林主惟比較藝文化的角度,我的觀點偏向科學解析,並且直接根據原始唱片進行一系列分享。讀者們無論對音響展有興趣或對唱片本身感到好奇,都期待您可以在這個難得別開生面的高雄音響展中得到收獲。

相關的其他資訊,敬請參考 MY-HIEND網站的討論串:2010年高雄國際Hi-End音響大展實況報導

從聖女變成蕩婦?還是從蕩婦變成聖女?《泰伊絲冥想曲》

psycho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iego Tosi 不愧是我經歷一萬數仟張唱片下,確認為最極緻的小提琴正確演奏之三大典範:提博、富蘭奇斯卡第與 Tosi。能夠成為三大頂尖高手,當然必要的條件就是永遠的自強不息:無論是演奏技巧與詮釋水準,都要與時俱進、至死方休!所以,越是新出版的 Tosi,演奏水準越是超越了他自己。

  而 SOLSTICE/FY 也不愧是我確認錄音藝術天下第一名的理想主義唱片廠:越新的出版,越可以聽出錄音藝術水準的進步;唯有 SOLSTICE 才能超越 SOLSTICE。

psycho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會欣賞法派鋼琴演奏之後,對哈絲姬兒(Haskil)雖然還是很喜歡,但是對於她的『音』之能力打了好幾折;總覺得她對鋼琴音色的控制能力遠輸給真正的法派鋼琴高手,完全是『樂』的詮釋層次令我感動。

  但是最近聽了這套新天新地唱片行的歷史錄音CD,哇哩咧慘了,原來我從來沒有聽過真正的啥絲姬兒......

 

psycho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直以來持續瘋狂熱愛著舒伯特最後的鋼琴四手聯彈曲:D.940、D.947 與 D.951,其中 D.951 曾寫了一篇風花雪月的故事:《走向生命永恒的奧密 ── 虛擬的舒伯特 D.951 故事》。然而,要尋找上述三首天籟的頂級演奏水準與稍稍正確一些、自然一些的錄音,真的非常困難。

  CLAVES 那套,不但演奏大有問題,錄音更是加料到難以忍受,完全不推薦。DG的吉利爾斯與其女兒,太明顯一個太強而另一個太弱、甚至太強的那個會故意降低水準去迎合太弱的那個;再加上錄音太差根本聽不出吉利爾斯的真正水準,還是不推薦。

  如果單論 D.940 與 D.951,我會推薦這張 EMI FRANCE 的『LP』;不過可能極難買到、就買到了也極難正確播放這張被我列為專殺 LP 音響系統的超高難度唱片:

psycho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看到柏克萊網站 ERATO Originals 系列正在特價推銷,裡面有我極愛的馬替農與 ORTF 之黃金組合,當然就買了一堆。其實我非常害怕『低價版CD』,因為『低價』通常意謂著『妥協』;對於我這種軟體要求嚴苛無比的愛樂發燒人士來說,寧可以三萬元音響播放正確轉錄的CD(或LP),也不願聽千萬音響播放錯誤轉錄的CD(或LP)。

  收到 CD 後一聽之下....#%^#%*$**....基本上,ERATO 的錄音雖然還算是自然而不修飾,但是遠比不上 EMI FRANCE中的正確錄音,也比不上其他重錄音的法國廠牌,真是可惜!因為他旗下有太多我熱愛到瘋狂的演奏高手與黃金組合。至於轉錄,剁掉了一小截的超高頻與超低頻(與下面要談的LP相比得知);而超低價CD的版面不佳,導致『躁感』完全躲不掉。

  按照我先前的 LP 與 CD 之比較經驗,如果從 CD本身就可以聽出錄音不夠完美,通常會意謂著原始唱片公司對錄音不夠重視,則必然會出現 LP 比 CD 更 HI-FI 的現象,從而導致『LP 比 CD 好聽』的假象出現。於是,進行了 CD 與 LP 之比較。

 

psycho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註:這篇漫談也是輕鬆揮灑隨意而寫,千萬別把內容想太嚴肅了.......

  話說多年前進行上次的盲目黑箱測試後,不久又有樂友chin邀約進行這種韻事。不過當時是在一間現己停業的藝文咖啡館(唉,理想主義何其難以生存!)進行音樂分享,而且現場音響系統的鑑識力極度不佳,因此只能當成比上次較不嚴謹的一次遊戲之作。

  同樣的,事先完全不知道要播放那個演奏家,也完全不知道chin將要帶來多少個演奏版本;但是怕音響性能影響黑箱測試品質,所以前一天事先在現場以『標準唱片』進行多次播放與調音,儘可能熟悉該音響系統的特性,然後才進行隔天的遊戲。音響系統的組合大概是:C.E.C. 3300R => 忘了名字的真空管擴大機 => JMLAB 906。

  我使用的『標準唱片』是 BNL 112929 的 Pelassy 演奏,當然不是考慮詮釋特優,而是考量演奏技巧極佳與錄音真實度夠高。雖然理想上更期待有更好的錄音版本,但是 BNL 最不殺音響(所以也不是最頂級的錄音),反而比較適合這套鑑聽力不高的音響系統來播放。

psycho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先前許多文章與討論,比較是從我對錄音美學與音響科學的認識,提出它們對古典音樂欣賞的影響。但是我欣賞古典音樂四十年來,主要還是學會了很多古典音樂的辨認能力:且先不要談音樂本身的美感與演奏詮釋的好壞,這就太容易走向主觀的分享。我傾向強調相對而言較客觀的『演奏技巧』之辨認能力,主要是鋼琴與小提琴;學這種鑑賞力後,就可以轉化成辨認其他樂器之演奏能力,甚至擴及整個樂團合奏能力的辨認。其實,我對音響系統與錄音藝術的好壞判定,就是追求最大的『演奏技巧之辨識能力』;如果這張錄音或這套音響難以協助我辨識演奏技巧,不管大家說它多棒我都一概打入冷宮。

  為什麼敢宣稱這種『演奏技巧』的辨認是相對客觀的呢?在此我以親身經驗來說明這種相對客的可能性:同一首音樂,找出不同的演奏版本進行『黑箱測試』:也就是說,我完全不知道現在正在播放那一張唱片,也完全不知道即將要播放那些人的演奏。樣本母群範圍都不知道情況下,開始評論這張唱片的演奏技巧特色。

  讀者可以看出,這與葡萄酒漫畫《神之水滴》的盲飲測試是一樣的相對客觀方法;只不過,我對於漫畫主角能精確猜中年份與酒莊實在覺得不可思議......我只能分辨好與壞、好在那裡壞在那裡,但要我直接說出這個演奏家是誰,實在太困難了做不到。

psycho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音響建構告一段落後,把以前聽過的唱片拿來重聽一遍,結果就產生了有趣的版本比較結果。

Kogan Testament SBT1228
Vandernoot 指揮巴黎音樂院樂團

psycho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